2025年01月18日
微信

角声| 写在2023年末:围城里的基督教困境与出路探讨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3年12月31日 10:24 |
播放

这一年大家都感到了基督教的危机,这一年大家都在关心基督教的出路,但是很少有人寻找出路。

一位读大学的读者发邮件过来,讲述了他的故事。他在网上认识一个基督徒姐妹,并互生好感,常常聊天倾诉衷肠。他们彼此之间见过照片,女孩清纯,男孩真诚。他们的感情发展很快,男孩主动表白,却遭到女孩的拒绝。原因是这个男生不是基督徒,家里也没有信耶稣的。女孩希望男孩子加入教会,成为信徒,但是男孩子不想欺骗女孩,只能说自己不能一下子接受基督教信仰,成为信徒。但是,愿意慢慢接触。这成为女孩再一次拒绝的理由。自此之后,他们的交流就不再像以前那么顺畅。女孩总是有意回避男孩的嘘寒问暖。这让男孩困惑,为什么不能接受没有基督信仰并愿意了解福音的人。

一个姐妹发信息给我,邀请我去她的教会聚会。第一次把聚会地址发给了我,撤回了。第二次把聚会地址发给我,又加上照片,还是撤回了。第三次终于告诉我,她要和我一起去,因为那个地方比较隐蔽,一般人很难找到。

还是同一位姐妹,因为和丈夫各方面的原因,离婚了。两人的不合适在婚后暴露。而婚前因为是介绍认识,加上父母催促,因此仓促进入婚姻。婚姻的不合适,让他们都无法适应,最终不欢而散。但是她的教会在得知她离婚之后,不断要求她复婚,理由是婚姻是神配合的,人不能随意分开。

在公交上,还是偶尔会收到年老基督徒偷偷塞到手里的福音单张,单张上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变化,还是同样的配方,同样的味道,甚至油墨的色彩都没有变化,信息是人如果不信上帝将会受怎样的审判。

在一个大学基督徒群里,群成员都是博士和硕士,也有副教授级别的人,但是交流的内容依然限定在魔鬼与耶稣,撒旦与魔界,现在社会的问题同样会归结为撒旦的作祟。

笔者这一年的文章凡是涉及中国基督教现状和出路的,都点击量很高,凡是涉及历史、哲学、社会等人文知识的,点击量相较前者,都低很多,不及前者的三分之一。大家关注教会的困境,也焦虑着教会的现状,却总是喜欢在困境里寻求安慰。

尽管基督教自诞生开始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,但是观察中国基督教的现状与发展历程,好像中国基督教从未进入过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中,她彷佛停留在原地,关起门来,任由外面灰飞烟灭,高楼拔地而起,她都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围城中。既不愿寻找出路,也找不到出路。因为他们的大门始终关闭。

基督教的发展历程,经历过艰难,经历过逼迫,但他都凭借着为人们提供信仰、信心和盼望而走进人的内心。但是中国基督教仍然停留在想掌控人心,掌控社会的宗教帝国梦想中。

今天的中国基督教仍然常常把自己看成社会的对立面,即认为社会没有基督教会走向堕落,也袖手旁观这种堕落,而无从插手。他们既有着优越的心态,也有着鄙视社会的眼光,但是内心深处却是面对社会的胆怯和孤独。

今天的中国基督教依然常常把自身的困境,归结为社会空间的挤压。这正如一个孩子被凳子绊倒,奶奶不是教育孩子下次小心,让孩子承担责任,而是举起双手恨恨地打起了凳子,把孩子跌倒的责任归结在凳子身上。我们今天正在做这样的事。

基督教的出路在哪里?笔者在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:一个橄榄不破碎自己,显然还是一颗没什么用的橄榄,只有破碎了才能榨出油来。一粒麦子,不放到沃土里,仍然是一粒麦子,只有放到土地里发芽长大,才能收获更多粒;教会同样如此,守着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,守着已经形成的发展路径,关起门来,不破碎自己,当然无法走出围城,无法走出困境。

我们始终不敢承认自己的困境,这是我们最大的困境。我们总是常常把困境的归结于他人身上,而自己扮演者无辜者的角色。当年罗马帝国用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基督徒,基督徒仍然能不断发展自己,能在社会危机中提供安慰和盼望。福音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,如果社会不需要了,那不是社会问题,一定是我们传福音的问题。

教会需要的是教育。她必须教育自己的信徒,多读书,多学习,教育自己信徒的孩子,多学习。当然这种学习不是仅仅背教义,而是全方位的学习。

教会需要释放福音的温度。让信徒关心家庭,关心朋友,让人们感受到福音的温度,而不是格格不入的冷漠。

教会需要回归耶稣的新命令,那就是彼此相爱。这不仅是对本教会的教友,还在于对非信徒。让大家感受到基督徒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群体。

教会不是一个讲权力的地方。教会不是一个产生权力的机构,而是信徒们聚在一起,彼此获得信仰支持的平等团体。这里没有谁的权力能高人一等,可以命令这个命令那个。在上的要服侍在下的。

把耶稣重新请进来,理解耶稣,跟随耶稣!



欢迎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:lidaonansir@163.com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